ACPB协办谭盾《水乐协奏曲》音乐会圆满落幕!
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PB) 陈小梅 报道
引言
2025年6月26日晚,比利时Schelle的老Interescaut电厂涡轮大厅化身为一座流动的音乐圣殿。世界著名作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谭盾(Tan Dun)亲临指挥,携手打击乐演奏家林喆(Lin Zhe)与弗兰德交响乐团(Symfonieorkest Vlaanderen),在STROOM Festival的压轴之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自然、哲思与科技的沉浸式音乐体验——《水乐协奏曲》。
这是谭盾首次执棒指挥弗兰德交响乐团,也是这座工业遗址首次承载如此别具一格的音乐表演。正如主办方荷兰语宣传中所写:“Beleef een unieke muzikale avond in de indrukwekkende turbinezaal van Interescaut-走进Interescaut气势恢宏的涡轮大厅,亲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之夜。” 整场音乐会中,观众仿佛被环绕在涡轮大厅恢弘的音响空间中,沉浸于一场跨越感官与心灵的非凡体验。水声与乐音在空间中交织回荡,激发出深远而悠长的遐思。
水声为器,聆听自然的灵魂
作为音乐会的压轴之作,《水乐协奏曲》将两口水缸作为核心打击乐器,在光影与空间的巧妙布景中,演绎出水的千姿百态。林喆的演奏时而如山泉轻吟,时而如惊涛拍岸,刚柔并济、张力十足,让全场屏息静听。谭盾以他一贯融合中西、探索边界的音乐语言,在水的拍打与回响中,构建出一个“可听的自然宇宙”。水不仅是媒介,更是主角,唤起观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体悟。
三首“水之诗篇”,从山泉到海洋
本场音乐会围绕“水”这一永恒主题展开,以三部作品串联起一场从山泉源头到大海深处的声音旅程:
- 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The Moldau)》:描绘伏尔塔瓦河从山间泉水一路穿越田园风光与布拉格古城,最终汇入易北河的壮阔旅程;
- 布里顿《彼得·格莱姆斯》四首海间奏曲(Four Sea Interludes):以音乐刻画英国海边渔村的潮起潮落,时而柔和,时而惊涛骇浪;
- 谭盾《水乐协奏曲(Water Concerto)》:最为直接地将“水”作为乐器,借助林喆对水的击打、拨动与倾听,呈现出“听得见的水世界”。
ACPB协办支持,促进中比文化共鸣
本次音乐会由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PB)协办,协会不仅积极参与宣传推广,也为会员争取了专属购票优惠,推动华人社区深度参与本地高质量艺术活动。通过ACPB渠道购票的会员及家属超过50人,现场反响热烈。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一次“洗涤心灵的艺术之旅”,更是一次文化身份的自信表达与桥梁构建。
ACPB协会感谢每一位会员的热情参与,让音乐不仅止于欣赏,更成为我们之间连接的纽带。特别感谢张悦财务总监与李宁文化会长在现场的悉心接待与协助,为会员们营造了温馨有序的观演体验。
谭盾与《水乐》的意义
谭盾是当代国际音乐界的标志性人物,奥斯卡与格莱美奖得主,作品善于突破传统、融合中西,并将自然元素(如水、纸、石)融入音乐创作。他曾言:“音乐是时间的建筑,自然是我永恒的灵感。”
《水乐协奏曲》正是他“音乐观念革新”的代表作。这不仅是一首作品,更是一种音乐哲思——通过“听水”,重新思考人、自然与科技的未来共生。而本场演出的沉浸式场景,则由导演Benoit de Leersnyder与艺术总监Jan Van den Bossche联手打造,将灯光、声音与可持续理念有机融合,真正实现艺术与工程美学的完美统一。
尾声:灵感的水流,艺术的桥梁
谭盾的水之协奏,不仅是音乐形式的革新,也是一次关于自然、文化与未来的深度对话。ACPB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比文化交流,支持旅比华人深度参与本地艺术生态。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也希望未来承办更多此类跨文化、高质量的艺术活动,与你一同见证更多灵感闪耀的时刻。
如需合作或了解更多ACPB活动,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平台或联系ACPB协会理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