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六国旅游日记……王东方 ( 湖北武汉 )
( 该日记作者参加了2015年7月ACPB组织的瑞意奥德九日游 )
7月18号 多云
虽然已是早上6点多,天空仍是一片麻灰色。清冽的寒风中,清新的空气不断撞击着我的肺还有大脑,提醒着我这里已是他乡。静谧的小街两边,一幢幢形态各异的别墅蜿蜒着向前延伸,以及家家门口开满鲜花的院落。虽然没有看见晨起的清洁工人,但街道和每家房子的屋顶一样洁净。忍不住在他家门口拍了两张照片,心里默想,这样的居住环境我这辈子是否能够奢望?
今天正好是周六,再加下周比利时的独立日放假两天,朋友在送走我们后,他们也要开车去法国,看望正在里昂的女儿。
我们这次参的团是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PB)组织的一次旅游活动。集合地点在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附近。这里曾是比利时召开世博会的旧址,也是当地的一个景观。看时候尚早,我们顺路在这里稍作停留,拍了“签名照”以作留念。
其实从车上一下来,我们就感觉到了阵阵寒意,所以拍照时,大家就不得不上车去找衣服加上。等我们拍完照,到集合地点等车的功夫,虽然将外套捂得紧紧,可仍然挡不住寒风透过衣服吹在后背上的寒冷。在哆嗦中终于盼到了从根特开过来的大客车。接上我们后,这车还将到鲁文去接最后一拨的同行人。从根特、布鲁塞尔、鲁文先后上车的3拨人将60座的大巴挤得满满当当。这里有长期旅比工作的华人,有到此照顾看望儿女的父母,有探亲访友的妻儿朋友,更有似我般纯玩蹭团的游客……当然,这里还有为大家操心劳累的领队大梁,有率真开心的胖司机克里斯……
在大家初识的拘谨中,大巴带着我们一路向前,向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德国的黑森林酒店,向着我们这几天的旅行目的地一路向前。
从比利时出发,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位于德法交界,目前隶属于法国但极具德国风情的小镇——科尔玛。据说科尔玛一直是由德国与法国轮番统治,它命运的更迭与每次战争的获胜方密切相连。二次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再次将这里归还法国,因此这里目前是法国最美的10大小镇之一。关于它的最美之一,可以说真不是浪得虚名,因为它还有一个“小威尼斯”的美誉。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河两岸鳞次栉比的饮食店门前摆满撑着阳伞的小桌,小桌前围满饮酒、喝咖啡的游客、居民,河岸边挂满开着各色鲜花的泥槽,斜阳洒在这里,慵懒、惬意、明快、艳丽。沿着小镇上窄小的街道一路往前逛,随处可见德式建筑风格在这座法国小镇上肆意张扬。在小路的尽头,我们看见了造型精致的教堂,看见了这个小镇第一任行政长官的雕像,看见了历经风雨沧桑的小石龛里有根依然工作着的温度计,看见了正在专心献艺等待施舍的小乐队,还看见了一个和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摸样相同的雕像,只是不明白这两个小童是否一样?
7月19号 阵雨转多云
早上醒来,不禁对这家德国酒店的床再次感到诧异。两张窄窄的床呈人字形摆放。其实房间很大,甚至有可以做饭的灶台、冰箱,有家用的方形餐桌,但为什么他们房间里的床却是如此地“苗条”,这对于体型明显庞大许多的欧洲人来说,就不怕睡着的时候翻身掉地上么?
房间外面,还有一个宽敞的阳台。站在这里,可以望见从伸手可及到极目远眺处的郁郁黑松,望见林间横卧着的正在自然腐坏的枝干,望见平整苍翠的草地,望见需要拾级而上的餐厅。其实,说这里的松树黑,主要是因为它的叶色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墨绿,颇似德国人特有的矜持与傲慢。
从吃得比较丰盛的餐厅出来,刚才还在“哗哗”下着的雨开始变得淅淅沥沥。大巴车带着我们继续出发。今天我们要看的是位于德瑞边境,但在瑞士境内的莱茵河瀑布。
莱茵河是欧洲的一条大河,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圣哥达峰下,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号称欧洲最大瀑布的莱茵瀑布, 最大落差只有23米,但据说今年的水量还不够大,因此,将之与我之前看过的瀑布相比,它既没有黄果树瀑布的恢弘,也没有壶口瀑布的震撼,反倒更显其小家碧玉的温婉。我们坐船登上建在瀑布中间小山峰上的观景平台,听凭珍珠般水雾喷溅脸上,在“隆隆”水声中亲近自然。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候船时,一只被游客喂惯了的白天鹅就在人们身边游弋,等待着人们扔给它的下一口面包。印象中交颈而眠、冷艳高贵的天鹅在我脑海里瞬间跌落到农家后院的柴火堆。
离开这里,中午我们到了列支敦士登。这是个以邮票著称的内陆袖珍小国,也是个仅有3万多人的富有国家,还是个可以将整个国家按天出租的奇怪家伙。我在这里的烈日下,拍下了他们位于半山腰的王宫——瓦杜兹城堡,在快餐店用10个欧买下一张卷饼,在可收欧元但找零只有瑞郎的超市买到超甜的蟠桃,然后就像离开一个普通景点一样,离开了这个大公国。
大巴一路继续向南飞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对上路大巴车的管理。司机每隔2个小时必须进服务区休息并达到规定时间,每天连续驾驶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否则车上装的芯片会将汽车发动机锁住,想跑都不行。这种人防不如技防的策略值得我们学习。
在路上休息时,我们常有机会和身边连绵不绝的阿尔卑斯山近距离合影,可以眺望远处崇山间的皑皑白雪。阿尔卑斯山终于从我初中的地理课本中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科莫湖(Lago Como)。科莫湖是世界著名的风景休闲度假胜地,据说,许多欧美社会名流为能拥有一扇面临科莫湖畔的窗而感到骄傲。
办完Hotel Como酒店的入住手续,放下行李,我们就在领队大梁的带领下,向着令人神往的湖出发。
来到湖边,透过天边铅灰色乌云的红霞正好落在湖面,一排排整齐停靠的游艇仿佛正在表白湖的骄傲和阳光下的喧嚣。趁着主人不在,和他们的游艇也来个合影。沿着湖边一路走去,我发现它既没有西湖般的秀丽、也没有东湖般的缥缈,不禁为这个意大利的著名风景区感到些许惋惜,也为欧美社会名流争相拥有的那一扇窗感到遗憾。不过在湖边的广场上,我们看见了瓦特的纪念馆,尽管已经关门,但能站在门口向这位科学巨匠的塑像膜拜一下也是可以的。
7月20号 晴
早餐后,我们离开了como湖,今天的游览重点在米兰和比萨。
上午10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已经迎着米兰的骄阳合影了。背景就是那个回字形的古堡样建筑。这个有三进的回字形建筑气势恢弘,在内外城墙之间还有壕沟,壕沟中堆码着比人头还大的圆形卵石。所以与其说这里像古堡,倒不如说它更像一座城,只是名字我没有记住。
大梁把我们带到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上就解散了,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我们就是沿着连接大教堂和刚才合影的古堡间的一条大街自由活动。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其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据说,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因为意大利今年要举办世博会的缘故,所以原本不收门票的这里,现在也卖起了门票,而且还加强了安保。我们花了2欧的门票走进这座世界著名的艺术建筑。对于一个分不清天主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么区别的外行来说,我只对地面上纵向整齐排列,色彩鲜明的几何图案地砖印象深刻,因为它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当然还有地宫里正在被人膜拜的大主教石棺。虽然我还不是他的信众,但对于每个能为别人带来巨大而深刻的积极影响的人,我都充满敬意。
从大教堂出来,广场上的鸽子呼呼啦啦一阵阵地从人们的头顶掠过。从这里往右,就是著名的艾曼纽尔二世长廊。这座被称为“米兰的客厅”的丁字形建筑,巨大的拱形屋顶以金属与彩色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富丽堂皇,气派非凡。长廊内有装潢考究的金银首饰、时装、礼品、咖啡、书店、餐馆等。Prada、LV、Gucci等等精品大牌云集。走出长廊不远,就是世界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但如果没人介绍这里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我还以为这个门口停满了摩托车、小货车的三层小楼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宅。哎,与我们武汉高大上的琴台音乐厅相比,这里实在是太过低调了。突然有了一种不安,在外国人眼里,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像个暴发户样的土豪,既让人眼红,又让人不屑?当然,为了抓住米兰国际时尚之都的气息,我还是像暴发户一样抢购了几个便宜的包包,带回家送给朋友,让她们也感受一下米兰的味道。
离开米兰,我们沿着意大利的脊梁——亚平宁山脉一路往南,下午5点左右,我们抵达比萨,一座以斜塔而闻名的城市。
可能是为了控制人流、车流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也可能就是为了刺激当地经济,进入意大利的许多城市,我们的大巴车都需要到指定地点交“进城费”,而且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停靠。
准备下车前,我们再次被反复提醒:注意安全,谨防盗抢。就在我们下车准备转乘当地交通车时,一拨拨的黑人跑过来,拎着皮带、包包、手表、纪念品……情绪一下有些紧张,这里真的是脏且乱。
好在马上就让我们看到了斜塔,不是在电视电影里,不是在画册教科书里,而是真真实实地踏在它的草坪上,在眩目的阳光下仰望它不倒的神奇。各种角度、各种位置、各种姿势的摆拍。取景框里,我要推着它、我要靠着它、我要托着它,我要捏着它……惟恐自己和斜塔的较量不够创意。至于说建它是为了衬托它前面的那个教堂,还有为衬托教堂而建的另一个建筑——受洗堂,则没有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
一番兴奋过后,我们需要到55公里外的蒙特卡蒂尼酒店下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60人的大团,在旅游旺季要想找到一家既经济、条件又好,关键是有这个接待能力的酒店确非易事,所以,我们常常会为了住宿而特别奔波一番。
7月21号 晴
听说蒙特卡蒂尼小镇是意大利著名的温泉胜地,为了不错过这个亮点,吃完早饭,我们部分团员就在大梁的带领下,在这个小镇上去走走看看。虽然早上起来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炎热,但想想能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徒步晨练,这种特殊的经历值得珍藏。
走在宁静的小镇上,街上鲜有行人,除了偶尔看见街边的长椅上坐着的老人。8点左右的光景,在我们这里早就过了7点不到的上学流、8点不到的上班流,此刻该是晨练回家的买菜流了。我们还真找到了一处位于公园里的温泉,一打听,票价不贵,只是时间不允许我们在此多做停留。往回走,一排排长得极像大蘑菇一样的意大利松萌态可爱,还有一座已经长满铜绿的一战纪念碑。这里曾经是一战的战场吗?100年前的硝烟虽然散去,但遗憾的是纪念碑却没能警醒70年前的意大利人,他们重蹈覆辙。
离开小镇,我们将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心,曲曲折折的小巷,斑驳露出里面石块的泥墙,无不在给现代人提示着佛罗伦萨的历史记忆。在但丁故居的门前,我无法想象,被终身流放的伟大诗人是否对这里魂牵梦绕、梦回家乡?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被公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因为有太多的人排队,而且时间有限,我们没能进去参观,只能围着它多转两圈,以示对这座世界著名建筑的特别景仰。在大教堂旁边,耸立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以及大量其他艺术品雕像,简直就像雕塑艺术作品展。在河边,我们眺望不远处的维琪奥桥,这座佛罗伦萨最古老的二层楼桥梁是过去乌菲兹宫通往隔岸碧提王宫的走廊。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一尊青铜的大卫雕像日夜俯瞰着佛罗伦萨全城。我们站在青铜大卫的脚下,将阿尔诺河、圣母白花大教堂的圆屋顶、红色砖瓦的古式建筑尽收眼底。
有趣的是,在如织的游客中间,鸽子依然能够如闲庭信步般觅食,颇有大家风范。在这里,一个硕大的巧克力冰激凌在40度的烈日下迅速融化,在还没来得及到我嘴里的时候,它们就迫不及待地顺着外面包裹的餐巾纸一道道淌满手上、滴在衣服和包上,让我狼狈不堪。我奋起消灭,但依然不能全歼,最后的一点阻击任务只好交给了垃圾桶来替我完成。
傍晚,我们来到美丽的奥尔维耶托,这是座建在几乎垂直的悬崖之上的美丽小城。坐缆车上山,沿着山顶的围墙,可以一探悬崖的雄奇;可走在小城的街道上,它就像任何一个当地的普通小镇一样,弯曲的小巷,洁净的石块路,开满鲜花的院落……在这个山顶上,居然还有一个不小的广场,以及一座威尼斯建筑风格的大教堂。据说这里是“慢城运动”的倡导城市之一,好想就此停留,每天倚着那扇临街的小木窗,看云漫卷,听风低吟。
晚上,我们是在投宿的酒店集体用餐的。前菜是意大利面条和一桌一盘的蔬菜沙拉,主菜是每人两片烤肉,餐后一份甜点。当然每桌上都有一瓶红酒和一瓶冰水。味道怎样难说,但西餐上菜的程序都走到了,而且为我们服务的都是发型精致、打着领结的意式帅哥。
7月22号 晴
今天的早餐是这些天来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因为去的稍晚,昨晚剩的一点面条上完就没有了。好半天才端上一盘摆放精致但只有几片的肉,怎能满足尚是饥肠辘辘的一大堆人?就连不能下咽的面包干都没有两块,它们恣意地躺在篮子底向我翻着白眼,爱吃不吃吧。心里不禁一阵绝望。要不是包里还有自备干粮可以在车上抵挡一阵,今天的行程我们用什么体力去坚持完成?今天可是这趟行程中最辛苦的一段——罗马一日游。
大名鼎鼎的国中国梵蒂冈位于罗马西北角的一块高地上,它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规模连罗马的城中城都算不上。但这里是天主教最高权力机构圣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地,因全球信徒众多,故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和美国、中国、俄罗斯一样重要的影响力。穿过没有哨兵、没有关卡的普通城墙,我们就从意大利抵达了梵蒂冈,让人为之一振的就是这座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我们在40度的高温下,围着教堂前面广场两侧的圆弧形长廊排队。中国游客,当然好像只有中国游客纷纷撑起了阳伞。我很好奇,这一路上在烈日下打伞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进入教堂,用美轮美奂这个词来形容它给你的震撼一点都不过分。建筑本身自不必说,一块块精美华丽、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造型各异的拱形或圆形屋顶,一根根材质绝佳、做工精良的廊柱,一件件堪称艺术佳品的宗教人物雕像,一片片自成一体又浑然大成的礼拜区域……这里还有24岁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悲切,有某著名画家未完成的遗作,还有被大家把右脚摸得金光闪亮的圣彼得的坐姿铜像……如果说之前我们已经看过如此众多知名不知名的大教堂,但在它面前,我觉得就像是一群鸡站在了凤凰的面前。
从大教堂出来,我们也就从梵蒂冈国再次进入意大利。在“边境”外的马路两边,好多吉普赛人在沿街乞讨。我们还发现了与梵蒂冈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中华民国”的旗帜,它正悬挂在同样与它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加拿大的国旗上面。沿着大街继续往前走,我们在台伯河畔见到了圣天使堡和天使桥。在纳沃纳广场,我们见到了代表五大洲四条最有代表性河流的人物雕像,见到了巨大的方尖碑。在略显破败的万神殿里,穹顶上的一个硕大圆孔,让正午的阳光倾泻而下,极像舞台上的那盏追光灯。沿着狭窄的街道,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我们来到许愿池,可惜这里被围了起来,正在维修。在威尼斯广场,我们看见了曾经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威尼斯在这里设立的领事馆旧址,建筑的外墙上那匹长着双翼的石狮在向人们默默诉说着这里的流转沧桑。与这个建筑相对的另一个建筑上,悬挂着意大利国旗的那个窄小的阳台,曾经出现过墨索里尼,这个战争狂人就是站在这里向人们做狂热的鼓动报告。从这里往前绕过一个圆形街心草坪后过马路,洁白宏伟的祖国祭坛就在蓝天的映衬下庄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边走边拍个签名照,我们未作任何停留,继续往前。
可能是天气实在炎热,40度的高温考验着游客的耐力,也拷问着罗马市政府的应对能力。街上有卡车停着,在向行人免费发放苏打水。喝着罗马市政府的爱心,我们沿途看见了被围起来保护的古罗马遗址,看见了古罗马时期的残垣断壁与现代建筑并肩矗立在今天的时光中,看见了在图册中无数次成为罗马地标的斗兽场,以及它斜着坍塌了一半的外墙。围着曾经四层的斗兽场我们走着,遥想着2000多年前坐着的贵族和站在第四层的平民,是如何在奴隶与野兽拼杀的血腥中享受着感官的刺激,发出同样令人心寒的嘶叫。2000多年前,古罗马人用了8年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巨型建筑,在随后的日子里,它历经光阴的冲刷,在岁月中斑驳坍塌,这里成了后人就近取材的地方。据说圣彼得大教堂都用过这里的石料。200多年前,教皇下令阻止了这种行为,并开始对它进行保护和修缮。斗兽场外墙上方的那些红砖就是这个时候留下的维修痕迹。2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些红砖也已部分垮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维修。我们衷心地希望这里能永久地得以保护保留,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标记。
经过一天在烈日下的长途奔波,参观斗兽场时,60个团员就做出了多样选择:有在解散地点就近休息的,有到集合地点就近休息的,有排队进去参观的,有跟着大梁绕场一周检阅维修进展情况的……到了集合时间,人员还没到齐,这可辛苦了我们的领队,同样疲惫不堪的他一次次举着他的小猴子四处找人、清点人数,直到把大家全都领上凉意十足可爱的大巴。
7月23号 晴
威尼斯,这座建在水上的城市,这座以商人闻名的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因为这里是文艺复兴的精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古老城市,所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目前已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致使本地居民大量迁出本岛。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广场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据说这里使用了大量由威尼斯商人带回的黄金建造,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黄金大教堂”。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总督的官邸,据说内部十分奢华。总督宫后面的叹息桥是已判决的犯人去往监狱的必经之桥,犯人过桥时常忏悔叹息,因而得名“叹息桥”。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是当地独具特色的小船贡多拉。
威尼斯还有一项极富特色的技术就是制造各类水晶玻璃制品。我们被带去参观了一个瓶子的简单制造过程。据介绍,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玻璃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紫色据说就是在这里被发明出来,因此威尼斯也是世界上仅有的采用紫色而非透明的玻璃来作路灯罩。
在威尼斯的小街上穿行,在一家家小店前驻足,我忍不住拿起一个水晶手串想要试试看。不曾想,这手串的绳子突然断了,水晶珠子蹦跳着滚落了一地。心想这下可麻烦了,估计店老板或许会讹上我,可我连个英语都听着费劲,更别说用意大利语和他进行沟通。算了,心一横,大不了让老板帮我重新串好,我买下来!没曾想,老板在我的“sorry”声中,和我一起俯身拣起来,还毫不经意地告诉我“no worry”。是老板今天心情特好?还是这就是威尼斯商人的职业素质?反正他让我满心感动。
乘船离开小岛威尼斯城,我们今晚投宿的地方是岛外的威尼斯酒店。这是家中国人开的酒店。既为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为繁荣当地经济殚精竭虑而骄傲,又为这里是我们这些天以来住过的条件最简陋的酒店而难过。
还有今天的温度又是40度。可据店老板讲,我们万幸没有昨天到这里,因为昨天是46度。
7月24号 晴
虽说昨晚住宿条件比较差,但今天的早餐却是我这么些天来最受用的一次,有馒头和稀粥,有榨菜、萝卜干和腐乳。就着萝卜干喝了三碗粥,夹点腐乳吃了两个馒头,然后一上午坚持不喝水、不吃别的食物,就为了把这良好的口感和舒适的胃尽可能多保留一会儿。
离开威尼斯,我们一路往西,此行的目的地是意大利著名的古城维罗纳。提起维罗纳,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陌生,可提起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可是和我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的耳熟能详。维罗纳就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乡。有人甚至戏称,爱情就是维罗纳的宗教。不信你看,路边夸张变形的心形雕塑引得无数路人驻足留影。在朱丽叶的故居,门洞两侧墙壁上涂满各种文字的爱情誓言;院内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由于传说抚摸塑像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人们争相排队体验照相,塑像的右胸因此显得尤为锃亮;在据说是罗密欧向朱丽叶求婚的阳台下,人们一个个引颈长望……
可见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成就一处景点、一段佳话、甚至一座城市。
其实维罗纳除了盛产爱情,这里也是意大利的军事重镇、历史古城。维罗纳北靠阿尔卑斯山,西临经济重镇米兰,东接水城威尼斯,南通首都罗马,自古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意大利和欧洲铁路、公路相连通的主要枢纽,因此有意大利的门户之称。
你看城内至今保存完整的圆形竞技场,你看那高大迤逦的城墙上那一块块历经岁月、形态各异但依然严丝合缝的墙砖,你看被我们笑称为 “黄河”的阿迪逊河穿城而过,你看正在举办的第93届维罗纳音乐节和一早上就排着长龙的观众、堆放在竞技场外的大型道具……其实,这里在200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遗产。
离开维罗纳,我们将去往奥地利。
在中国时,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这些一样陌生而清晰的名字都象征着一个个独立的主权。可现在,既没有边境、也没有哨卡、更没有保卫国门的士兵,我们竟然没有一点点感觉,就实现了从这个主权到那个主权的跨越。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车窗外快速掠过的景物有所差别。窗外的德国,大片的德国黑松郁郁葱葱。窗外的意大利,大片金黄色的农田里散落着收割完已卷成捆的秸秆。窗外的瑞士,三分之二的画面是连绵的阿尔卑斯山和生长其上茂密的树,三分之一的画面是整齐苍翠的青草坡。而窗外的奥地利,是将瑞士的镜头往下,山和树只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则是青草坡上撒落着的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小木屋和屋前屋后的小树……此刻,我彷佛看见身着白裙的茜茜公主正从山坡上向我们迎面奔来……此刻,我再次强烈地感到老天的不公平,他将自己最美的那颗珠子放在了这里……
在奥地利,我们到的是因斯布鲁克,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施华洛士奇的产地。在施华洛士奇的总部,我们作了短暂停留,在外面和吐着水的怪兽脸合影,穿过经过特别排列的LED灯给人炫目感的长廊,我们在其间流连,看一看、比一比、买一买。
晚上住的地方别提有多好了。
房间虽小,但落地的厚窗帘和同样花型的墙纸一样透着年代感和贵族气。
出门不远就能看见当地的凯旋门,还有冬季滑雪的跳台。
还有酒店旁边的超市,橱窗中的商品价格不断提醒着我,明天一定要早点来哦!
一路走过去,整洁的街道、闲适的人群,让我心生羡慕。
教堂后面的小广场上,露天音乐会正在晚上8点钟的蓝天丽日下进行。自带凳子的、席地而坐的、坐在场地后面的吧台边一边喝着点什么的,大家一律安静地欣赏,一律没有随意走动,一律在节目表演的空当有礼貌地鼓掌,比我之前在琴台音乐厅看演出时有人指导着完成还要自然准确,我想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素养。
在金顶屋前的路边找了一家餐馆坐下,指着隔壁桌上别人的盘子连比划带英语单词的点完餐,在渐渐暗了下去的天色中,享用这些天来性价比最高的一顿晚餐,当然不忘餐后来根哈根达斯……
7月25号 阴转小雨
吃过早餐,好几个和我一样被超市诱惑的团友就冲向那里。虽说今天是周六,比平时要晚半个小时开门,但8点不到就等在门口的我们,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在8:30前就已经战果累累地上了车。
离开奥地利,我们继续北上进入德国。我们先在一个叫做Mittenwald的德国南部小镇作了停留,因为当我们的大巴车从这里经过时,大家的视线都已经被这里蔚蓝的天、洁白的云、透亮的空气、形态各异的房子、家家门前窗下盛开着的艳丽的花、干净清爽的街道……牢牢地吸引住了。大梁临时决定,给大家短暂的停留时间,请手机、相机为我们不能暇接的目光帮忙。这次我可真的不仅羡慕了,还有太多的嫉妒:为什么这里可以如此干净?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都能各具特性?为什么这里的花可以如此色彩缤纷?为什么中国人爱把房前屋后的地都变成小菜园,而这里却家家都是小花园?为什么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会离我的祖国如此遥远?……一边拍照、一边羡慕嫉妒着,一边就转到了这里的一个旧货市场。说是市场,明显夸张,因为只有不多的几个摊主守着几个摆满旧货的摊子。幸运的是,今天是周六,要知道这里可是只有周末才会出摊的哦。看呀看、转呀转,用自己贫瘠得只剩下单词的英语和摊主咨询还价,那份兴高采烈简直就和这里旧货的价格呈线性负增长。
看大家一个个依依不舍的样子,大梁和司机商量决定,让我们在下一个类似的小镇再作停留。
但现在,我们将去坐落在僻静的格拉斯山谷中的林德霍夫宫,它是惟一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在世时完工并曾居住过的宫殿建筑。顺着山谷坡地修建的林德霍夫宫分布着风格各异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园林,园林内点缀着喷泉、池塘和观赏建筑。登上一侧山顶俯瞰,一层平台一层园林层层叠叠,喷泉和喷泉池中金色的雕塑静卧谷底,对面的坡顶,宫殿在丽日下展现着它的高贵冷峻,而远处连绵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成了这里最好的背景。
离开这里,我们没有按既定计划游览海德堡,而是去寻找老百姓的“童话世界”,下一个美丽的小镇。就这样,我们到了Oberammergau。此时,天阴沉了下来,冷风刮得我们早已忘了前两天在意大利时炎热的感觉。依然是那么美丽的模样,可此刻我们却有一个更加强烈的念头,那就是在大梁的带领下,去寻找闻名遐迩的咸猪蹄。咸猪蹄就像空中的一根线,牵着我们穿街走巷。虽然不断有人在中途被别的吃食吸引走,可我们几个一直在坚持,直到找到多方打听到的那一家。不幸的是,中午定量供应的咸猪蹄已经卖完,想吃可以等到晚上再来。幸运的是,这里为我下次再游欧洲找到一个多么好的借口。
晚上,我们住在路德维希哈芬。躺在床上对着电视拍了个照,通过微信告诉朋友,这是我在这里唯一能看懂的节目——广告。
7月26号 阴
位于莱茵河畔的施佩耶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这个小城的中心,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央,矗立着那座始建于1030年的著名大教堂——施佩耶尔大教堂。这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之一。在近300年的历史中,至少有8位国王、王后安葬在此。用红黄砂岩建造的施佩耶尔大教堂,天然色彩浑朴庄重,两个穹顶和四座塔楼高高耸立,凸显着它的庄重与威严。该建筑于1980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它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走出教堂往右看去,一个和教堂同样高耸的钟楼在路的那头等候着我们。登塔、远眺,把这座小城的娴静优美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往回走的路上,经过的一个疑似剧场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虽然也有巨幅海报,画面上的泰坦尼克号让我们误以为是这部电影正在放映,结果一打听,是它的遗物展。哎,一个再懂自己母语的人,也随时可能成为睁眼瞎呀。
一个尽心尽责的可爱胖司机,今天居然也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把自己的箱子落在酒店里。这是我们再回头取箱子,然后继续我们的行程,看萨尔河大拐弯。要知道,这里也是德国的五星级景区哦。
到了景区,可是我们的大巴却怎么也绕不进去。原来今天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山地自行车赛,几个路口都给封掉了。一番说明请求,我们的车被特殊放行。看来德国人的严谨中也饱含人本关怀。
大拐弯的萨尔河流速不急,所以很神奇,但并不够壮观。倒是第一次看见现场版的山地自行车赛,让我们喜出望外,忍不住用中国话为队员喊起了“加油!”
至此,我们这次的欧洲6国9日游已基本完成了游览任务。该是踏上返回比利时的归途了。
路程很长,思绪很多……
大概是为了让我们更久一点地沉浸其中,在离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并不远的地方,修路拥堵浪费了大家2个小时。要知道,就这两个小时可能就会让克里斯因为超过了当天的驾驶时间而不能顺利回家。难怪他会在车上大发雷霆。
晚上10点多,我们终于被平安送回布鲁塞尔。一下车,布鲁塞尔就用它冰凉的冷风拂去我们在意大利炙烤后留下的疲惫。
夜色中的原子球灯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