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倾听会员心声,谋划未来发展,第十一届理事会于2025年5月18日星期天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会员畅谈会。本次畅谈会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相结合的形式,恰逢协会建会22年周年第一天,几位前任主席,前任理事,新老会员积极参会,会议气氛热烈,讨论深入,充分展现了协会“融合、创新、协作、共赢”的宗旨。

大会伊始,主持人鞠国民理事介绍了此次畅谈会的举办初衷。随后,新一届理事会主席张维宏教授简要回顾了协会的发展历程,并邀请在场理事进行自我介绍。她还汇报了理事会今年以来组织的各项活动,并预告了即将举行的夏季旅游和两个重头戏——10月4日的中秋晚会与10月25日的科技大会。


紧接着前任主席宋志伟博士,贺卫东博士以及徐志安博士轮流发言,回顾了协会自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申协会在注册会员规模,促进会员交流、搭建中欧桥梁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与会成员对协会过往在传统节庆、文艺演出、科技论坛等活动中的积极组织与社会影响予以高度肯定。



之后几位前任理事:王仲彬医生,林大跃博士,袁蔚女士,邵鸣女士,张晶博士,丁华文博士相继对理事会的服务机制与管理优化发表了坦率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对理事会未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如调动更多会员的积极性,增加跟其他侨团的交流与联系,抱团养老的新思路,改进选举机制,增加志愿者等。






然后资深会员钱军教授,邢杰先生,卢进华教授分别指出应该对协会做SWOT分析,扬长避短;协会大型活动较少,办就要办好;应该学习他团先进经验,提升活动专业度等殷切要求。



作为新会员的代表单峰先生提出通过提供资源支持来激励更多年轻人和留学生加入协会。

当天与会成员集中讨论的主要主题简单归纳如下:
理事会架构:
深入探讨了“选举制度与经费问题”“工作小组运行机制”“在线参会难” “如何吸引年轻人才“等结构性问题,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力求在组织治理上实现透明、公正、高效。
抱团养老:
协会老会员面临在比利时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并探讨了如何借助AI技术优化养老服务、提升照护效率。养老问题应成为未来中欧社会合作的重点领域,协会可尝试牵头开展科技与服务融合的示范项目。
与兄弟侨团的关系:
“对外学习、合作共赢”是协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未来应从机制上鼓励对外协作,逐步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合作共赢”的区域侨团联动模式,为海外华人社团整体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秋晚会:
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校、艺术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与国内二三线艺术类高校合作,借助他们的学生资源与海外实习、交流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另外鼓励会员上台表演语言类节目,现场应增加与观众互动环节。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大会从科技到人文,从制度到运营,从青年到长者,内容充实,观点多元,携手描绘出一个更加开放、务实、富有活力的协会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