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B成功举办2022 “我与比利时”新年畅谈会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2022年1月2日晚19点,刚刚庆祝完圣诞节与新年的50余位ACPB会员在Zoom云端“欢聚一堂”,以“我与比利时”为主题的新年畅谈会拉开序幕。

ACPB近些年多次举办了新年畅谈会,旨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欢迎广大会员畅所欲言。自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社交活动长期受限,广大会员比往年更加期待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正是考虑到会员这样的需求,ACPB理事会在短时间就迅速决定把畅谈会时间定在1月2日并且立即展开了组织工作。

秘书长黄翀做了开场发言,送出一连串的新年祝福之后,她接着介绍到:这次畅谈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9位开场嘉宾,他们结缘ACPB长短不一,有见证了协会成长的老会员,也有近些年加入ACPB大家庭的新面孔;他们努力打拼,热爱生活,书写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正在海外度假的协会主席徐志安博士全程在线并为畅谈会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协会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并且欢迎所有会员在新年伊始之际对协会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畅谈会第一个环节由协会副主席万琳主持,请到了三位在音乐和书法绘画等领域活跃的旅比艺术家。

第一位是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张豪夫教授,比利时文化部艺术评审委员。他讲述了从中国到比利时的音乐追梦之路。1987年他已是中国广播艺术团创作室的专职作曲家。当时在国内已有一定的成就,却抱着对音乐的更高追求自费到比利时、法国求学。很快凭借他不懈的努力,学生时期就多次获得国际作曲比赛的最高奖。成功之路不易,尤其初期的旅比生活孤独困惑,但凭借一颗敬畏感恩之心,辛勤付出就会结出丰硕之果。他任教同时,每天坚持创作。最近两部作品如钢琴弦乐五重奏《水袖》和他的鸿篇巨制《九曲黄河》分别在中-欧演出均获得极大好评。他分享了作曲知识。人们常问他都以为作曲就是写歌,其实歌曲创作只是作曲家工作的很小部分。作曲专业是对各种乐器性能的掌握、对各个声部线条的处理、对作品结构的把控、对新的音色音响的探索以及对个人作品风格的建立等多方面音乐知识。当然一部作品的根基还是要看作曲家文化修养,美学认知以及你对每部作品的驾驭能力等。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在书法、国画、写作、摄影等方面都有建树的宫铁刚主编。宫先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曾担任教学工作,并留校做了5年的北师大校刊编辑,后到比利时从事欧洲字迹学研究。分别在2005年和2013年开始担任欧华商报和凤凰时报的主编。宫老师主要分享了从中国到比利时多年来发生的趣事和自身感受。时代和年代的变迁让人们对历史往事有不同的解读。立场和角度的不同也会让同一件事映射出多面的报道。作为在比利时受众颇多的华媒编辑,宫老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多年来致力于报道华人历史和现实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也针对当下的新闻事实做全面报道,在海外也发出有立场的华人之声。宫老师本人十分风趣幽默,平时喜欢唱歌,用洒脱的生活方式感染着周围的人。

第三位是协会资深会员曹培安先生。他1992年辞去国内艺术学院讲师之职,自费赴比利时深造,1994-2000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完欧洲最高艺术课程,研究生毕业。出国前为中国美协会员。现为比利时皇家美协会员,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等。人名收入《比利时十九,二十世纪艺术家大辞典》以及《艺术家与画廊》之典。2009年受邀在欧盟总部举办个人画展。在比利时和法国多次获得大奖,作品被博物馆和私人收藏。2019年深圳华为总部收藏其作品50余幅。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曹培安《旅欧二十五年》,书中介绍了在比利时的酸甜苦辣。曹培安用幽默调侃的方式,分享了他初到比利时在餐馆洗碗,为人画像等的艰辛,也分享了他获奖后的喜悦。他的作品就如上海博物馆馆长陈夑君先生在他画册前言所言:具有东方的诗意,西方的现代观念。现在他注重于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2021年其三幅抽象画作品被中国驻比使馆选中参加了中比建交50周年艺术对话展。

秘书长黄翀接力主持第二组两位“新面孔”嘉宾分享。

张平白是山东济南人,94年到比利时留学,经济管理和财务专业,就职DHL布鲁塞尔欧洲总部,大型货物航空部门,主管全球及欧洲各项指标报告业务及服务质量优化。她入会时间不长,第一次作为发言嘉宾参加协会活动。她着重介绍了自己在新冠疫情下一年内的七次不平凡的旅游经历。观赏着一张张美丽的风景照,大家随着她一起神游四方,同时她还细心地列出很多疫情期间旅游的注意事项,并且提供了一些实用信息,欢迎更多的会员朋友邀约出游。

李卫杰是一位90后,安徽人,现居布鲁塞尔。川大医学本科,根特大学营养学硕士,VUB&Solvay 商业管理硕士。任比利时公司中国市场负责人4年,2022年将加入Solvay FFF。有趣的自我评价是:急性子金牛座,慢热型逗比。兴趣广泛爱好多样的她, 喜欢尝试,善于思考,大胆面对一个个挑战。通过对来比利时6年生活经历的分享,她展现了一个90后特有的态度。

职场分享环节由王仲彬副主席主持。在这一环节,宋志伟博士、钱军博士和倪以成教授应邀先后做分享。他们三位都是协会的创始会员,为协会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而他们在职场上更是锐意进取,努力拼搏,进而开创出骄人的事业。鲍世浩医师是一位颇有口碑的家庭医生。两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在会上也受邀做了精彩分享。

宋志伟博士以“职场上的情商”为题,为大家娓娓道来,条分缕析,指出在欧洲职场上华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与当地人相同的机遇和成就,而把握好职场上的情商,更为重要。强调要坚守初心,管控底线。他说:在职场上,智商决定他是否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而情商则决定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有关调查显示:对于工作成就而言,情商的影响是智商的两倍,而且,职位越高,情商对工作的影响就越大。情商就是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商高的人都懂得保持谦逊,并为自己的工作赋予意义,更会做好情绪管理。职业情商的提升,可通过对心态、思维方式、习惯及行为等方面的修炼而实现。

钱军博士则以“职场与禅悟”为题,主张可借用佛法里的一些理念,结合应用到当今职场里,进而提升个人的职场情商。比如:“空”。即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在工作中常持一种“我无知“的心态,更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又如“缘”和“善”。世间万物皆有相缘,心怀悲悯,心存感恩。在现在日益“物质化”和竞争激烈的职场里,各色各样的人和处境都可能遇到。若能泰然处之,则常有正面的回报。在职场要慎言,避免留下怨言。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慧能的偈语可以为自己遇到的一些“不公”遭遇来释怀,看淡名利更有利于前行。而神秀和尚关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偈语与当今的“勤奋敬业”和“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颇为相通。

倪以成教授,以”知己知‘比’”为题,为大家做了职场分享。他说,自己在比利时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达三十多年。从这些经历中,他深深感悟到:其实比利时和中国的民风很相近……尤其是在平民百姓中有教养,有素质,心地善良的好人很多。他自己就有一些与比利时同道友好交往的温馨故事。他为能在欧洲比利时这样一个国度里生根开花结果,并为人类的医疗卫生教育研究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而深感欣慰和自豪。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倪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医药科研事业上,常常周末也专注于进行的实验中。追求真理与精益求精,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他要不忘初心,排除万难,倾心科研,力争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鲍世浩医师现场应邀就“防疫与抗疫”的话题进行分享。他说:经过两年来同新冠病毒的抗争,目前又进入了第五波疫情高潮。这次以奥密克戎病毒为主的疫情速度快,来势猛,感染者激增。但是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希望的一面,这个变种病毒的毒性似乎不那么强,重症率和死亡率不高。新冠病毒的变异在持续进行中,新冠病毒与人类共存似乎将成为事实。每个人都可能会被感染新冠病毒。只要我们的机体有足够的抵抗力,就可以避免病毒对我们的严重伤害。接种新冠疫苗是抗病毒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这并不能完全避免病毒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甚至无症状。平日也要重视各项防疫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开窗通风、勤洗手等。抗病毒特效药的问世值得期待。中药抗疫有效,但要合理应用。今年可能是抗疫的决战之年,我们都要坚守到黎明的到来。

聆听收获智慧,分享带来快乐。畅谈会旨在聆听与分享,聆听同在异乡的他们讲述“我与比利时“的故事,和他人分享在比利时生活中不一样的点点滴滴。嘉宾们内容多样,真情朴实的谈话得到了现场很多听众的共鸣,大家受益匪浅并且踊跃提问。嘉宾分享之后,还有鲍世浩医生、卢进华教授、顾敏女士等多位会员加入自由畅谈,不少观众还通过聊天区提问。约23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互道晚安,畅谈会顺利结束。

过去的一年,艰难与感动并存。ACPB一直默默努力,倾情陪伴,努力为每一位会员朋友增添一份温暖与精彩。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始终在路上,继续与每一位会员携手同行。